12家小巨人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链接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
广州国家级“小巨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广州68家中小企业获评国家级“小巨人”
什么是“专精特新”?“专精特新”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业内有个通俗说法,叫“一招鲜,吃遍天”,有企业的一个产品能影响全球产业链的运转;有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30%-50%。据工信部统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般长期专注细分市场,这“一招鲜”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总营收七成以上,平均研发投入强度高达7%。
广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工业总体规模、综合实力、质量效益等指标领跑全国。2021年,广州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首次突破了2万亿元、5000亿元大关,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可以说,制造业是广州最大的产业底蕴和最坚实的发展根基。这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落地生根提供了沃土。
近年来,广州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即将出台《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4)》,通过政策惠企、服务助企、环境活企等“组合拳”,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能力。
良好的政策指引,孜孜不倦的行动,广州大地上结出了“小巨人”累累硕果。就在2021年,广州成功建设大湾区首个专精特新产业园;在全国首创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批量融资担保服务;全年新增4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5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小巨人”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至此,广州共有6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列前列。
黄埔区云埔街道蝶变“小巨人”一条街
展开广州“小巨人”分布地图,黄埔无疑是广州入选“小巨人”国家队的最大赢家。站在黄埔港眺望,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这里自古就是华南门户;站在“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巨型石刻旁,如今“到黄埔去,到离成功最近的地方”成为黄埔最响亮的新名片。
去年广州新增的4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中,黄埔以26家的数量遥遥领先。加上前两批,黄埔3年内共培育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其中4家成长为单项冠军示范企业、3家成长为单项冠军产品企业,位居广州榜首。
这其中,黄埔区云埔街道又是“离小巨人最近的地方”。驱车从云埔一路出发,不到10分钟,明珞装备、五舟科技、弘亚数控、中崎商业机器、瑞松科技……入选第三批“国家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在道路两侧。
云埔工业区内,则已集聚了一大批高新科技企业:全球第一大电视机板卡供应商、自主创新的液晶电视主控板卡销售占全球总量超三成的视源电子,连续18年在国内品牌数控系统排名首位的广州数控等。
明珞装备是全球唯一实现数字化工厂虚拟制造与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应用落地的智能制造企业;方邦电子高性能电磁屏蔽膜打破国外垄断,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禾信仪器实现三项质谱核心技术突破,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北斗导航定位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填补北斗导航定位产品空白……
2022年广州计划再培育70家国家级“小巨人”
“专精特新”企业的春天已经来了。按照工信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目标是在“十四五”期间,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
去年初,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2021年-2025年,中央财政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1年,北交所正式运作,核心就是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首批上市的81家公司中,广州有4家公司,数量仅次于北京,位列全国第二。
在2022年广州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广州进一步吹响了打造“小巨人”的号角。广州将高举“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旗帜,支持广州开发区建设“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探索建设一批专精特新园区。
广州今年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服务机制,力争全年新培育50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
广州这些行业或将扎堆诞生一批“小巨人”
广州是中国最开放、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等称号都代表着这里是培育“小巨人”的肥沃土壤。那么未来哪些“小巨人”能在广州诞生,在产业链上“补短板”“锻长板”,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有力撬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呢?
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广州68家“小巨人”初步分类,前者有38家企业,后者30家,广州重资产属性比较明显,更注重发展高端制造业和升级传统制造业。
比如相对偏重资产的“小巨人”有50家,涉及产业包括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汽车、现代轻工纺织、超高清视频显示、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与设备。
从广东视角来看,根据《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省将在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26个产业集群。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等8个战略性支柱产业,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数字创意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将广州作为核心城市来布局。
在战略性产业领域外,广州还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广州市“十四五”规划提及的太赫兹、天然气水合物、纳米科技等前沿产业。这些集群或者产业往往就是广州“小巨人”的摇篮。
典型案例
4年打造广州首个美妆日化产业集群数字化平台
实现化妆品生产全过程100%可追溯
广州是全国化妆品产业主要集聚地之一,此前广州化妆品产业供、产、销尚未打通,上下游不能协同生产,出现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管理乱等情况。在建设数产融合的标杆城市之际,广州计划5年内带动2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第一批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广州中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在市工信局的指导下,成功打造美妆日化产业集群数字化平台,助力120多家化妆品企业上云用云,通过大数据实时感知市场动态,通过万物互联实施掌握生产进度、物流路径等,实现化妆品生产全过程100%可追溯,新销售模式企业营业收入增长了20%。
1月25日,记者来到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的广州中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约2米×6米的高清大屏幕,副总经理张强带领工程师正在查看春节前的化妆品生产、销售数据。只见大屏幕上,企业生产的场景能通过远程视频展现;“近一月SKU(库存量单位)销售额词云”一栏,“密码、保湿、水嫩、礼盒、盈润”等词汇实时跳动。张强告诉记者,这些基于电商、直播平台获取的销售大数据,能指导企业用于物料采购、现场生产与品牌推广。
但此前,广州众多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并没有这种感知市场的能力。市工信局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广州是全国化妆品产业主要集聚地之一。通过对广州市相关化妆品企业的深度调研及诊断发现,目前广州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妆日化产业集群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管理乱”,原辅料供应链复杂,排单难度大,而且物流效率较低,仓储空间使用率低;二是供、产、销尚未打通,上下游不能协同生产,新品研发、试产、量产的检验过程及结果较难实现追溯,且耗用人工成本较高;三是市面上的解决方案只能在单个环节提供数字化服务(如设备监控、远程运维),缺乏全链条、多维度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基于行业发展态势和企业转型的痛点难点,在广州市工信局的指导下,“小巨人”广州中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牵头,从2017年开始,斥资数千万元,在多家机构合作的基础上,数百个工程师联合行动开发,用互联网打通企业间的壁垒,用物联网感知供、产、销各个环节,用数字化协助上下游实现协同生产,联合打造了广州首个“美妆日化产业集群数字化平台”,为化妆品生产企业提供了制造过程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该平台包含了3个子平台:“供应链协同”、生产端“数字化智造”、“直播管理”等。
新销售模式营业收入增长了20%
广州首个美妆日化产业集群数字化平台有自己的独门绝技。美妆日化产业是广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新消费浪潮下,化妆品市场出现了“国货崛起”的趋势。在快手、淘宝、抖音等平台看直播是年轻人的心头爱好,主播们在产业集群数字化平台登录直播账号,只要消费者在观看直播时下单采购产品,“直播管理平台”就能自动汇总各直播平台的订单数据,传递给品牌商的企业平台。
平台会根据库存情况进行智能化发货,或发送订单至工厂的“数字化智造平台”进行排单生产,“供应链协同平台”根据排单数据进行原料采购协同,产品生产完成后,由品牌商发货给消费者。
张强介绍,美妆日化产业集群数字化平台的3个子平台,对供应、仓储、配方称重、生产配制、内包、外包、消费者等展开全生命周期管控,打通了上游供应链至下游消费端,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数据电子化、经营活动合规化。
目前平台已接入原料供应商27家,制造企业46家,入住直播商家48家。张强介绍,中浩已为丹姿集团打造了数字化协同系统平台,使企业运营管理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生产过程中物料周转率缩短了10%,生产管理效率提升了20%,订单完成率提高到100%。
平台同步提高企业对消费者画像的能力,让顾客能感知产品生产过程,增加了消费忠诚度,提高复购率,新销售模式带来了23%的增长率。同时,平台帮助20多家广州本地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改造后企业的生产周期缩短了2%,良品率提升了13%,新销售模式营业收入增长了20%,人力成本降低了20%,实现全产品全过程的100%可追溯。
市工信局计划到2025年带动2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
美妆日化产业集群数字化平台可谓广州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市工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胡志刚介绍,广州市政府印发出台了《广州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到2023年,广州全市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推动35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0个以上,引进培育200家左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打造1~2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以上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到2025年,广州全市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推动6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2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规模化个性定制生产方式应用广泛,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定制之都”和全球数产融合标杆城市。
广州将以“链长制”为抓手,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格局。广州政府层面发挥“链长”统筹产业要素资源的优势,“链主”企业发挥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优势,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数字建链”,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促进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行政部门资源配置优化,推动协同制造、共享制造等新制造模式发展,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
什么是“专精特新”?
专业化
精细化
特色化
新颖化
据工信部统计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般长期专注细分市场
主营业务收入占总营收七成以上
平均研发投入强度高达7%
2021年-2025年,中央财政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1年,北交所正式运作,核心就是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
首批上市的81家公司中,广州有4家公司,位列全国第二。
根据《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省将在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26个产业集群。其中,8个战略性支柱产业,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数字创意等都将广州作为核心城市来布局。
2021年,广州成功建设大湾区首个专精特新产业园;
在全国首创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批量融资担保服务;
全年新增4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5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12家“小巨人”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目前,广州共有6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列前列。
2022年广州力争新培育:
50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7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
相关阅读
-
12家小巨人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链接国内...
广州国家级小巨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广州68家中小企业获评国家级小巨... -
那拔镇进行低产低效林嫁接改造 高效快...
近年来,田东县那拔镇把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特色优势产业来抓,通... -
上海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研究构建...
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昨天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强调按照市委部... -
兰州生活必需品市场货丰价稳 150余场活...
2月9日,来自兰州市商务局的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黄金周期间,... -
湖北公积金年归集与使用破千亿 武汉居...
近日从省住建厅获悉,2021年全省新增归集公积金、支持住房消费首次... -
重庆啤酒持续扩产布局高端化 重组后业...
破浪前行,极速共赢。完成与嘉士伯重大资产重组后,重庆啤酒实现了...